加强农区害鼠防控,确保春耕安全开展
农区害鼠具有活动范围广、迁移能力强、繁殖速度快、警惕性高、隐蔽性强的特点,不仅危害各种农作物,还传播多种人畜疾病,给农业生产、农区生态环境和农村公共卫生均造成严重危害。据近日调查,太和镇、山塘镇、龙颈镇每公顷有效洞10-13个,禾云镇、石潭镇每公顷有效洞11-13个,为了有效防控农区害鼠,在了解鼠害基本规律的基础上,采用综合防控技术,统一行动,做好防治工作,具体防控措施如下:
一、物理灭鼠。使用捕鼠夹、捕鼠笼、粘鼠板等捕杀害鼠。在农田周围设置防鼠屏障,(如金属网、塑料围栏),阻止害鼠进入农区。
二、化学灭鼠。在鼠害猖獗时进行大面积统防统治,选用敌鼠钠盐、溴敌隆、大隆等灭鼠剂。为了确保人畜安全,投放人员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投放,野外投放毒饵后应禁牧,并做好警示标志。农舍在投药期间必须要管好食品、饲料、水源和畜禽。
三、生态灭鼠。结合农田基本建设和采取耕作制度调整、农舍环境卫生整治和农事活动等措施,恶化害鼠栖息、取食、繁殖环境。
四、生物灭鼠。保护利用猫、猫头鹰、蛇、鼬等鼠类天敌,应用对人、畜安全而对害鼠有较强致病力的生物制剂控制害鼠数量。
五、农业措施防治
1.通过不同作物轮作,打乱害鼠的食物供应规律,使害鼠难以在农田中稳定获取食物。
2.及时清除田埂、地头的杂草和杂物,减少害鼠的藏身之处,使其暴露在开阔环境中,增加被天敌发现的风险。
3.按照农作物品种的要求,合理确定种植密度,保证植株通风透光,使害鼠难以在田间隐藏和穿行,同时也能提高农作物的抗鼠害能力。
4.农作物成熟后,及时收获并清理田间遗留的果实、秸秆等,减少害鼠的食物来源,降低害鼠在农田中的栖息和繁殖几率。